欢迎您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
 |  无障碍浏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法制日报》: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轨道

2017年01月17日
作者:姜东良 梁平妮 白雪青
打印 分享到:

  “我们社区卫生情况跟周边有物业的小区差距不小,楼道卫生清扫不及时,花坛的草也不经常拔。”“我们那栋楼的楼梯长时间没有擦过,上面一层灰,楼道里还经常被贴小广告,没有及时清理,很影响心情。”

  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兴城路街道唐山路社区居民说事中心,“说事人”“明白人”“贴心人”齐聚一堂,围绕社区环境保洁问题展开讨论。作为“说事人”的社区居民首先反映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兴城路街道城管科科长丁大龙等5位“明白人”讨论之后提出了可行性方案,获得“说事”居民的一致认可。

  记者了解到,今年初,青岛市针对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社区治理、邻里纠纷等多发问题,在部分社区试点设立了“居民说事中心”,建立了由社区“五老”、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组成的9支“明白人”队伍。并就居民反映的具体问题,从“明白人”库中找出最合适的人进行说明、解释、答复和调解,达到矛盾化解最优化。同时,街道还聘请专业律师在说事中心现场值班,听取居民说事,提供法律咨询。

  “我们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祝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有敞开大门让老百姓把心里的“郁闷”说出来,肚子里的“怨气”撒出来,弄清原因,对症用药,才能实现“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掉”的平安宜居城市建设目标。

  织密纠纷排查化解网络

  去年8月,青岛市城阳区整合政法、综治相关部门职能,建成青岛市首家区级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立了信访接待室、纠纷调解室、仲裁工作室和巡回法庭。本着“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的原则,将调解作为化解纠纷的第一道防线,重点推进调解与警务处置、诉讼、信访、仲裁等协调联动,形成矛盾调解合力。

  “我们整合了综治维稳、纠纷调解、信访听证、社情民意、法律服务等资源力量,依托街道司法所,在全区每个街道办事处都建立调解中心,负责矛盾纠纷登记受理、组织调解、分流督办、办理反馈等工作”。青岛市城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桂锡在向记者介绍城阳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时说,全区195个社区均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主任,每个社区调委会选配1名首席调解员,随时随地与社区居民面对面、心交心地真诚调解。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李桂锡说,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覆盖区、街道、社区的三级纠纷化解网络,并建立了行业调解组织,组建了专业的调解队伍,使基层成为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拔12名业务过硬的律师组成专职调解员队伍,在区级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组建4个调解室,以提高疑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城阳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区综治办主任朱光耀补充道。

  律师代理促信访变信法

  “这几个律师靠谱,我以后再也不用到处信访了。”在一起简单的民事案件中,由于不认同法官的判决,经历一审、二审、再审后,年近八旬的老任不断地向各级法院信访和申诉。

  去年,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信访接待大厅设立了律师代理申诉值班室。老任对这免费的律师充满了好奇,他前前后后咨询了多个值班律师后,发现自己的案件不是法官判得不好,而是自己的证据准备不足,“以前,接访的法官也这么说,我认为法官偏向对方。经过这几个律师分析,我发现,法官说得对,要打赢官司还得靠法。”最终,在值班律师的帮助下,老任重新梳理并补充了证据,起草了新的法律文书。

  “在律师代理申诉中,我们引入了案件评查研究机制,成立由资深法官、资深律师、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评查委员会,负责研究律师代理申诉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对重大疑难案件和信访积案进行评查,提出意见和建议。”青岛中院立案二庭庭长李元宏说,不仅如此,我们还引入“证据调查令”,授权代理律师持令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证据。

  “律师代理申诉的优点是,依靠其专业法律知识和社会经验,向信访群众释法明理,引导申诉人理性表达诉求,切实将涉诉信访案件的化解导入法治化轨道。让老百姓由信访转向信法。”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局级审判员姚建波如是说。

  “为了调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律师充分发挥作为法律服务者在普法宣传方面的独特作用。青岛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行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设立专项经费,奖励补贴在市政法部门值班接访及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律师。”青岛市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处副处长刘国栋补充道。

  全民参与共建平安城市

  从3月至今,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共奖励协助公安机关破案的社会治安有功人员110人,奖励金额28万元。辖区内派出所打击处理数名列全市第一,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20人,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可防性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0%,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5%,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高达99%。

  “这是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功劳。”崂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聚钧说,为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今年3月,中韩街道出台了《社会治安有功人员奖励办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和根本,只有通过不同的载体、平台和抓手,广泛团结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才能实现平安和谐宜居的建设目标。”青岛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沙秉忠如是说。

  为此,青岛市综治办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问题有奖举报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区、市设立社会治安问题群众举报奖励专项经费,对符合条件的举报人实施奖励。

  目前,青岛全市群防群治力量已达11.6万人,经注册的治安志愿者人数达7.6万人。2015年以来,全市治安志愿者发现、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9500余条,协助排查各类治安隐患16万余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3名。

  ——本文载于2016年12月22日《法制日报》头版

《法制日报》: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轨道

来源:
2017年01月17日

  “我们社区卫生情况跟周边有物业的小区差距不小,楼道卫生清扫不及时,花坛的草也不经常拔。”“我们那栋楼的楼梯长时间没有擦过,上面一层灰,楼道里还经常被贴小广告,没有及时清理,很影响心情。”

  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兴城路街道唐山路社区居民说事中心,“说事人”“明白人”“贴心人”齐聚一堂,围绕社区环境保洁问题展开讨论。作为“说事人”的社区居民首先反映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兴城路街道城管科科长丁大龙等5位“明白人”讨论之后提出了可行性方案,获得“说事”居民的一致认可。

  记者了解到,今年初,青岛市针对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社区治理、邻里纠纷等多发问题,在部分社区试点设立了“居民说事中心”,建立了由社区“五老”、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组成的9支“明白人”队伍。并就居民反映的具体问题,从“明白人”库中找出最合适的人进行说明、解释、答复和调解,达到矛盾化解最优化。同时,街道还聘请专业律师在说事中心现场值班,听取居民说事,提供法律咨询。

  “我们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祝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有敞开大门让老百姓把心里的“郁闷”说出来,肚子里的“怨气”撒出来,弄清原因,对症用药,才能实现“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掉”的平安宜居城市建设目标。

  织密纠纷排查化解网络

  去年8月,青岛市城阳区整合政法、综治相关部门职能,建成青岛市首家区级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立了信访接待室、纠纷调解室、仲裁工作室和巡回法庭。本着“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的原则,将调解作为化解纠纷的第一道防线,重点推进调解与警务处置、诉讼、信访、仲裁等协调联动,形成矛盾调解合力。

  “我们整合了综治维稳、纠纷调解、信访听证、社情民意、法律服务等资源力量,依托街道司法所,在全区每个街道办事处都建立调解中心,负责矛盾纠纷登记受理、组织调解、分流督办、办理反馈等工作”。青岛市城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桂锡在向记者介绍城阳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时说,全区195个社区均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主任,每个社区调委会选配1名首席调解员,随时随地与社区居民面对面、心交心地真诚调解。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李桂锡说,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覆盖区、街道、社区的三级纠纷化解网络,并建立了行业调解组织,组建了专业的调解队伍,使基层成为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拔12名业务过硬的律师组成专职调解员队伍,在区级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组建4个调解室,以提高疑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城阳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区综治办主任朱光耀补充道。

  律师代理促信访变信法

  “这几个律师靠谱,我以后再也不用到处信访了。”在一起简单的民事案件中,由于不认同法官的判决,经历一审、二审、再审后,年近八旬的老任不断地向各级法院信访和申诉。

  去年,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信访接待大厅设立了律师代理申诉值班室。老任对这免费的律师充满了好奇,他前前后后咨询了多个值班律师后,发现自己的案件不是法官判得不好,而是自己的证据准备不足,“以前,接访的法官也这么说,我认为法官偏向对方。经过这几个律师分析,我发现,法官说得对,要打赢官司还得靠法。”最终,在值班律师的帮助下,老任重新梳理并补充了证据,起草了新的法律文书。

  “在律师代理申诉中,我们引入了案件评查研究机制,成立由资深法官、资深律师、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评查委员会,负责研究律师代理申诉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对重大疑难案件和信访积案进行评查,提出意见和建议。”青岛中院立案二庭庭长李元宏说,不仅如此,我们还引入“证据调查令”,授权代理律师持令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证据。

  “律师代理申诉的优点是,依靠其专业法律知识和社会经验,向信访群众释法明理,引导申诉人理性表达诉求,切实将涉诉信访案件的化解导入法治化轨道。让老百姓由信访转向信法。”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局级审判员姚建波如是说。

  “为了调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律师充分发挥作为法律服务者在普法宣传方面的独特作用。青岛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行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设立专项经费,奖励补贴在市政法部门值班接访及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律师。”青岛市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处副处长刘国栋补充道。

  全民参与共建平安城市

  从3月至今,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共奖励协助公安机关破案的社会治安有功人员110人,奖励金额28万元。辖区内派出所打击处理数名列全市第一,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20人,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可防性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0%,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5%,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高达99%。

  “这是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功劳。”崂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聚钧说,为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今年3月,中韩街道出台了《社会治安有功人员奖励办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和根本,只有通过不同的载体、平台和抓手,广泛团结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才能实现平安和谐宜居的建设目标。”青岛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沙秉忠如是说。

  为此,青岛市综治办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问题有奖举报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区、市设立社会治安问题群众举报奖励专项经费,对符合条件的举报人实施奖励。

  目前,青岛全市群防群治力量已达11.6万人,经注册的治安志愿者人数达7.6万人。2015年以来,全市治安志愿者发现、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9500余条,协助排查各类治安隐患16万余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3名。

  ——本文载于2016年12月22日《法制日报》头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法制日报》: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轨道

2017年01月17日
作者:姜东良 梁平妮 白雪青
打印 分享到:

  “我们社区卫生情况跟周边有物业的小区差距不小,楼道卫生清扫不及时,花坛的草也不经常拔。”“我们那栋楼的楼梯长时间没有擦过,上面一层灰,楼道里还经常被贴小广告,没有及时清理,很影响心情。”

  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兴城路街道唐山路社区居民说事中心,“说事人”“明白人”“贴心人”齐聚一堂,围绕社区环境保洁问题展开讨论。作为“说事人”的社区居民首先反映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兴城路街道城管科科长丁大龙等5位“明白人”讨论之后提出了可行性方案,获得“说事”居民的一致认可。

  记者了解到,今年初,青岛市针对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社区治理、邻里纠纷等多发问题,在部分社区试点设立了“居民说事中心”,建立了由社区“五老”、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组成的9支“明白人”队伍。并就居民反映的具体问题,从“明白人”库中找出最合适的人进行说明、解释、答复和调解,达到矛盾化解最优化。同时,街道还聘请专业律师在说事中心现场值班,听取居民说事,提供法律咨询。

  “我们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祝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有敞开大门让老百姓把心里的“郁闷”说出来,肚子里的“怨气”撒出来,弄清原因,对症用药,才能实现“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掉”的平安宜居城市建设目标。

  织密纠纷排查化解网络

  去年8月,青岛市城阳区整合政法、综治相关部门职能,建成青岛市首家区级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立了信访接待室、纠纷调解室、仲裁工作室和巡回法庭。本着“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的原则,将调解作为化解纠纷的第一道防线,重点推进调解与警务处置、诉讼、信访、仲裁等协调联动,形成矛盾调解合力。

  “我们整合了综治维稳、纠纷调解、信访听证、社情民意、法律服务等资源力量,依托街道司法所,在全区每个街道办事处都建立调解中心,负责矛盾纠纷登记受理、组织调解、分流督办、办理反馈等工作”。青岛市城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桂锡在向记者介绍城阳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时说,全区195个社区均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主任,每个社区调委会选配1名首席调解员,随时随地与社区居民面对面、心交心地真诚调解。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李桂锡说,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覆盖区、街道、社区的三级纠纷化解网络,并建立了行业调解组织,组建了专业的调解队伍,使基层成为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拔12名业务过硬的律师组成专职调解员队伍,在区级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组建4个调解室,以提高疑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城阳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区综治办主任朱光耀补充道。

  律师代理促信访变信法

  “这几个律师靠谱,我以后再也不用到处信访了。”在一起简单的民事案件中,由于不认同法官的判决,经历一审、二审、再审后,年近八旬的老任不断地向各级法院信访和申诉。

  去年,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信访接待大厅设立了律师代理申诉值班室。老任对这免费的律师充满了好奇,他前前后后咨询了多个值班律师后,发现自己的案件不是法官判得不好,而是自己的证据准备不足,“以前,接访的法官也这么说,我认为法官偏向对方。经过这几个律师分析,我发现,法官说得对,要打赢官司还得靠法。”最终,在值班律师的帮助下,老任重新梳理并补充了证据,起草了新的法律文书。

  “在律师代理申诉中,我们引入了案件评查研究机制,成立由资深法官、资深律师、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评查委员会,负责研究律师代理申诉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对重大疑难案件和信访积案进行评查,提出意见和建议。”青岛中院立案二庭庭长李元宏说,不仅如此,我们还引入“证据调查令”,授权代理律师持令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证据。

  “律师代理申诉的优点是,依靠其专业法律知识和社会经验,向信访群众释法明理,引导申诉人理性表达诉求,切实将涉诉信访案件的化解导入法治化轨道。让老百姓由信访转向信法。”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局级审判员姚建波如是说。

  “为了调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律师充分发挥作为法律服务者在普法宣传方面的独特作用。青岛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行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设立专项经费,奖励补贴在市政法部门值班接访及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律师。”青岛市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处副处长刘国栋补充道。

  全民参与共建平安城市

  从3月至今,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共奖励协助公安机关破案的社会治安有功人员110人,奖励金额28万元。辖区内派出所打击处理数名列全市第一,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20人,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可防性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0%,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5%,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高达99%。

  “这是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功劳。”崂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聚钧说,为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今年3月,中韩街道出台了《社会治安有功人员奖励办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和根本,只有通过不同的载体、平台和抓手,广泛团结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才能实现平安和谐宜居的建设目标。”青岛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沙秉忠如是说。

  为此,青岛市综治办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问题有奖举报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区、市设立社会治安问题群众举报奖励专项经费,对符合条件的举报人实施奖励。

  目前,青岛全市群防群治力量已达11.6万人,经注册的治安志愿者人数达7.6万人。2015年以来,全市治安志愿者发现、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9500余条,协助排查各类治安隐患16万余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3名。

  ——本文载于2016年12月22日《法制日报》头版

《法制日报》: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轨道

来源:
2017年01月17日

  “我们社区卫生情况跟周边有物业的小区差距不小,楼道卫生清扫不及时,花坛的草也不经常拔。”“我们那栋楼的楼梯长时间没有擦过,上面一层灰,楼道里还经常被贴小广告,没有及时清理,很影响心情。”

  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兴城路街道唐山路社区居民说事中心,“说事人”“明白人”“贴心人”齐聚一堂,围绕社区环境保洁问题展开讨论。作为“说事人”的社区居民首先反映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兴城路街道城管科科长丁大龙等5位“明白人”讨论之后提出了可行性方案,获得“说事”居民的一致认可。

  记者了解到,今年初,青岛市针对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社区治理、邻里纠纷等多发问题,在部分社区试点设立了“居民说事中心”,建立了由社区“五老”、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组成的9支“明白人”队伍。并就居民反映的具体问题,从“明白人”库中找出最合适的人进行说明、解释、答复和调解,达到矛盾化解最优化。同时,街道还聘请专业律师在说事中心现场值班,听取居民说事,提供法律咨询。

  “我们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祝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有敞开大门让老百姓把心里的“郁闷”说出来,肚子里的“怨气”撒出来,弄清原因,对症用药,才能实现“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掉”的平安宜居城市建设目标。

  织密纠纷排查化解网络

  去年8月,青岛市城阳区整合政法、综治相关部门职能,建成青岛市首家区级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立了信访接待室、纠纷调解室、仲裁工作室和巡回法庭。本着“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的原则,将调解作为化解纠纷的第一道防线,重点推进调解与警务处置、诉讼、信访、仲裁等协调联动,形成矛盾调解合力。

  “我们整合了综治维稳、纠纷调解、信访听证、社情民意、法律服务等资源力量,依托街道司法所,在全区每个街道办事处都建立调解中心,负责矛盾纠纷登记受理、组织调解、分流督办、办理反馈等工作”。青岛市城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桂锡在向记者介绍城阳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时说,全区195个社区均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主任,每个社区调委会选配1名首席调解员,随时随地与社区居民面对面、心交心地真诚调解。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李桂锡说,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覆盖区、街道、社区的三级纠纷化解网络,并建立了行业调解组织,组建了专业的调解队伍,使基层成为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拔12名业务过硬的律师组成专职调解员队伍,在区级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组建4个调解室,以提高疑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城阳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区综治办主任朱光耀补充道。

  律师代理促信访变信法

  “这几个律师靠谱,我以后再也不用到处信访了。”在一起简单的民事案件中,由于不认同法官的判决,经历一审、二审、再审后,年近八旬的老任不断地向各级法院信访和申诉。

  去年,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信访接待大厅设立了律师代理申诉值班室。老任对这免费的律师充满了好奇,他前前后后咨询了多个值班律师后,发现自己的案件不是法官判得不好,而是自己的证据准备不足,“以前,接访的法官也这么说,我认为法官偏向对方。经过这几个律师分析,我发现,法官说得对,要打赢官司还得靠法。”最终,在值班律师的帮助下,老任重新梳理并补充了证据,起草了新的法律文书。

  “在律师代理申诉中,我们引入了案件评查研究机制,成立由资深法官、资深律师、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评查委员会,负责研究律师代理申诉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对重大疑难案件和信访积案进行评查,提出意见和建议。”青岛中院立案二庭庭长李元宏说,不仅如此,我们还引入“证据调查令”,授权代理律师持令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证据。

  “律师代理申诉的优点是,依靠其专业法律知识和社会经验,向信访群众释法明理,引导申诉人理性表达诉求,切实将涉诉信访案件的化解导入法治化轨道。让老百姓由信访转向信法。”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局级审判员姚建波如是说。

  “为了调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律师充分发挥作为法律服务者在普法宣传方面的独特作用。青岛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行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设立专项经费,奖励补贴在市政法部门值班接访及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律师。”青岛市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处副处长刘国栋补充道。

  全民参与共建平安城市

  从3月至今,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共奖励协助公安机关破案的社会治安有功人员110人,奖励金额28万元。辖区内派出所打击处理数名列全市第一,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20人,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可防性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0%,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5%,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高达99%。

  “这是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功劳。”崂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聚钧说,为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今年3月,中韩街道出台了《社会治安有功人员奖励办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和根本,只有通过不同的载体、平台和抓手,广泛团结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才能实现平安和谐宜居的建设目标。”青岛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沙秉忠如是说。

  为此,青岛市综治办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问题有奖举报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区、市设立社会治安问题群众举报奖励专项经费,对符合条件的举报人实施奖励。

  目前,青岛全市群防群治力量已达11.6万人,经注册的治安志愿者人数达7.6万人。2015年以来,全市治安志愿者发现、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9500余条,协助排查各类治安隐患16万余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3名。

  ——本文载于2016年12月22日《法制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