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讯(刘万春 张懿)近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充分运用“法庭+乡镇+村干部”的方式,府院联动、多元解纷,妥善化解了一起遗产继承纠纷案件。
据悉,刘某在外务工意外身亡,获得了一笔上百万元的死亡赔偿金,由其父母领取并保管。因遗产分割发生争议,双方协商无果,刘某妻子曾某遂向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起诉刘某父母,要求分割刘某赔偿金。
案件受理后,慈化法庭主审法官林佳祺立马与原告曾某(以下简称原告)和被告刘某父母(以下简称被告)沟通联系,但被告对法院工作人员相当抵触且心存顾虑,一直拒接电话,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为打消被告方的顾虑,也为全面了解案情,林法官主动上门找到被告家中进行走访,通过走访、沟通,了解到被告并不是如原告所诉想独占赔偿金,只是顾及死者刘某留下的三个小孩还需要抚养,加上对原告缺乏一定的信任感,担心原告会改嫁,自己孙儿、孙女的抚养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将百万赔偿金牢牢拽在手中。
而原告也向林法官诉说,她也存在同样的顾虑,因死者刘某兄弟姐妹众多,钱由被告保管,随着被告年纪增大,说不定哪一天钱也会不知去向,也同样担心自己孩子的抚养问题缺乏保障。
林法官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后,决定协同乡镇、村委共同组织双方当事人到村委会进行诉前调解。
调解员们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细心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全面深入地了解各方诉求与困难,积极搭建沟通桥梁。一方面向双方当事人阐明法律风险和利弊,从法律层面就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进行充分释明,另一方面,从伦理道德、家庭和谐、子孙成长等层面,对双方当事人予以劝说。经过数小时苦口婆心的调解工作,双方均同意对赔偿金按第一继承人的人数进行均分,一致同意将三个未成年小孩所属的赔偿金暂存在村委会公账,直至小孩成年。至此,一场百万赔偿金引发婆媳之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据林法官介绍,审理本案秉持的是调解为先、能调则调、多元化解、方便群众的思想理念,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案件背后当事人真实的诉讼目的、纠纷产生的源头以及当事人在事件中的情感需求,运用“法庭+乡镇+村干部”的多元解纷方式,有效衔接司法和社会资源,成功化解了当事人的矛盾,避免了骨肉反目成仇,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